文/林芳如 图/Shutterstock
编按:退休後不再受制於工作,多数人往往拥有更多自由选择住在哪里,像是搬到风景优美的山上、海边。想像总是无比美好,现实却未必如此,新环境、新人际,凡事几乎都得重新适应。若想务实评估自己是否适合搬到某地,专家建议40、50岁时,即可趁旅游顺道思考6大问题,藉此培养熟悉度,累积搬家後的幸福资本。
退休後,你想住哪里?
年轻的时候,多数人考虑居住地,就业机会通常是重点。当有一天不再需要为生计奔波,或许有人会想换个环境,像是从都市搬到乡下,过心中向往的美好生活。
但搬家毕竟是大事,付诸行动之前,许多细节仍需务实考量,才不会兴冲冲搬了家却发现不适应,美梦破碎。
逢甲大学建设学院博士陈昱玲的博士论文,即以「退休迁居」为研究主题,探讨退休後要住哪里。
她鼓励45到64岁的准退休族,趁退休前透过旅游踏查认识心目中向往的退休地,逐步累积对空间、时间、人与人这三个向度的熟悉度,如果退休後真的想搬到当地,才可以「无缝接轨」。
而若是评估後发现不适合自己,则至少累积了美好的旅游回忆,也算有收获。「别等到快退休了才开始旅游踏查,或只为了退休迁居出门旅行,目的性太强,也许会备感辛苦而失去兴致。」
本文采访陈昱玲,从中归纳进行退休迁居之旅时,该考虑的6大重点。
1. 山和海很美,但你看清全貌了吗?
山居生活、海边小屋这些词汇听起来充满想像力。作为旅游秘境,到山之巅、海之滨度假,也许真的挺美好,但是当你住了三、五天仍感到意犹未尽,动了定居的念头,深入走逛也许会发现没那麽适合自己。
举例来说,大海很美,可是在不同时间点,渔村可能散发鱼腥味;农村恬静,可是有时候可能会喷农药、放堆肥,飘散出异味,这些你能接受吗?
陈昱玲说:「你要一直反问自己、测试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,你要连不太能接受的都可以去融合。或者仍喜欢乡村,可是不要离栽种区太近;仍喜欢海边,可是不靠近渔村,慢慢筛选出哪些适合自己,哪些不适合。」
2. 不适合度假的季节,你去过了吗?
旅游指南上描述某地,通常会介绍最适合旅游的季节,但若是退休後打算搬到当地,那麽旅游踏查时,就不能只选「最优秀的时间」,而是季节必须尽量多元,特别是挑气候严峻的季节造访。
或者,亦可考虑「二地居」模式,比如夏季住凉爽的山上,冬季则回到平地的家。
3. 你的另一半和孩子,也喜欢当地吗?
有一次,陈昱玲路过南部一个小镇,在当地认识一户人家,男主人退休後,带着太太返乡,花了大把退休金买地自建,作为退休後的家。
可是,老夫妇的孩子很少带孙子回「家」,因为孩子不在这里长大,对这个空间没有感情。而男主人的太太也是一结婚就和先生住在其他城市,先生退休後,才跟着搬到先生的故乡。对太太来说,她对当地亦没有感情,搬过去初期,适应得颇辛苦。
所以,退休迁居要考虑的不是只有自己喜不喜欢,你要和谁住、你希望谁来探访,对方喜不喜欢当地环境同样重要。
4. 你在当地有朋友吗?
住家附近有熟悉的朋友,平日串门子不无聊,有事亦可互相照应。但若搬到一个陌生的城市,如何重新交朋友?陈昱玲建议趁着旅游踏查,多和当地人接触,扩大朋友圈。
像是到社区参加体能活动,和当地同好研究料理都很好,兴趣是拉近距离的最佳途径。
「把心打开,就算只住一个月,也可以吸收丰富的养分;如果把心关起来,就算住三年也没用。」
5. 万一身体退化,当地医疗资源足够吗?
假设你平日习惯到大医院就医,但想搬到生活步调比较慢一点的地区,势必得考虑当地是否有大型医院,若只能到诊所或卫生所,自己是否真能适应。
随着年龄变大,健康状态也可能改变。50岁就退休的人,住得较偏远也许没问题,但到了80岁,就医需求也许会变得较频繁。
因此,退休後想搬家,需同步考量当健康状态不佳,当地是否有足够医疗资源或类似养生会馆可入住,就近把更退化的方案都准备好,以备不时之需。
或者,亦可保留现居地房子,待日後健康状态改变,搬回本来熟悉的地方住,缩短衔接时的过渡期,保留对环境的自主性。
6. 当地能让你奉献专长吗?
对熟龄族来说,重整自己的生命价值是重要课题,若没有经济压力,可考虑担任志工;若仍期待有一份收入,则需事先调查当地是否有能满足自己志趣的工作机会。
深入一地旅游踏查,与当地人互动,亲近当地风土,可累积满意的情感记忆,增加熟悉度,同时提高对环境的自主性,而根据相关研究,上述种种皆可增加幸福感。
陈昱玲指出:「我们努力了那麽久,在退休的时候所求无他吧,幸福应该是我们最终想要的。」
※ 本文出自50+生活百科电子报,不想错过最实用的好文章?立刻 ☛免费订阅
2021/11/01
此文对你有帮助吗?50+全站免费,但需要您的赞助,支持好内容制作
→https://pse.is/3hg64d
实践梦想的第一步「50X50梦想计画」
→https://pse.is/3gf6f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