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、图/林芳如
编按:一提到在家中浴室、厕所装扶手,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医院、车站常出现的不锈钢扶手,冷冰冰又缺乏美感,若装在家中,不免令人抗拒。但全龄居住环境统筹规划师林子铿指出,只要选对材质,扶手不但无碍美观,还能提升居住满意度。家中浴厕想装扶手,款式、位置怎麽挑?
随着台湾步入高龄社会,改造浴室加装扶手的观念愈来愈普及,但住家毕竟不是医院,除了安全,亦应考量舒适与愉悦。哪边该装扶手,哪边该装握把,如何兼顾美观与家的温馨感?台湾首位通过日本「福祉住环境コーディネーター」二级检定考试资格的全龄居住环境统筹规划师林子铿,带领《50+》采访团队前往林子铿规画、设计的住家案,解说熟龄住宅的扶手安装要点。
扶手辅助水平移动 握把辅助上下起身
一般人口中的扶手,其实有两种,一种是直的,一种是横的,直的称扶手(Hand Rail),横的称握把(Grab Bar)。扶手和握把,功能各不同:扶手乃提供人体水平移动使用,帮助保持身体平稳;上下移动时,像是脚抬高跨进浴缸、从马桶上起身之际,则须倚赖握把,靠手的握力辅助上下起身,避免下肢体弱摔倒。
好的握把,必须是拇指、食指、中指能完全扣住。「假如握把比较宽,握不紧,就没办法出力,」林子铿分析。所以,安装握把之前,要先看使用者的手掌大小,如果手掌比较小,握把的尺寸就要跟着调整。
目前,台湾常见的握把尺寸是直径3.4公分,但林子铿规划安装的握把,直径通常为3.2公分,只差2毫米,却更容易施力。至於扶手,由於主要目的为保持平衡,并非用来施力,则直径3.4公分亦可。
在家中安装扶手和握把,尚需考虑材质,尽量避免冷冰冰的不锈钢,改采温暖的材质。以浴室来说,乾区可考虑木建材;湿区选用ABS塑胶材质,象牙白色系更显温润。
浴室5个地方 这样装扶手和握把
1. 通往浴室的走廊应加装扶手
半夜起床看不清楚、腿部肌肉无力、服用慢性药物或感冒药可能造成晕眩,走廊上装扶手有助於保持平衡感。
走廊上装扶手,有助於保持平衡,避免跌倒。
2. 浴室门内外应装握把
开门、关门时,身体重心会转变,门内外装握把,可以预防重心不稳摔倒。
人站在浴室门外,左手握住握把,右手推门,能保持核心稳定。
浴室门内亦应加装握把,开关门时帮助保持人体核心稳定。
3. 马桶旁边应加装扶手和握把
马桶靠墙一侧,应加装扶手和握把。人体从坐到站,若下肢力量不足,上半身容易往前倾,所以握把的位置应距离马桶坐垫最前端25到30公分,避免装得太靠近,手肘弯折,使力不易。不过,林子铿强调,所有数据都只是平均值,住家安装扶手,应视使用者情况客制化。
握把不只有助於起身,准备坐到马桶上时,亦可握住握把缓缓坐下,以免下肢肌肉无力突然支撑不住,猛力坐下受伤。
马桶旁边的扶手,亦可考虑平台式。除保持平衡,手掌还可平放其上,手掌则可握住前端支撑身体。扶手高度不可过高或过低,应以手掌平放时,肩膀不需刻意抬高或压低为原则较为舒适。
相较於圆的扶手,平的扶手还有一项优点—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,手指可能僵硬变形,难以握住传统的圆形扶手,所以一定要装平的扶手。
从马桶上坐下、起立,靠握把(直式)支撑能避免下肢无力摔倒。扶手(横式)则可提供手肘平放,需留意扶手高度须配合使用者身高设计。
平台式扶手,手掌可抓住前端,上厕所时较舒适。
仔细观察,握把和扶手前端都刻意做成凹凸状,比起光滑的设计,手部抓握更省力。
4. 莲蓬头两边装握把,淋浴间墙壁装扶手
莲蓬头左右两侧墙面加装握把,双手可慢慢抓住握把带动身体往下坐到椅子上,避免脚步肌肉无力支撑不住身体摔倒。另因浴室地板湿滑,加装扶手可预防滑倒。
靠握把支撑,身体重心慢慢往下,坐到淋浴椅上更安稳。
靠墙一侧安装扶手,可预防地板湿滑摔倒。
5. 浴缸外装握把,浴缸内装L型扶手
跨入浴缸通常要把脚抬高,容易跌倒,此时可双手握住握把,等两只脚都跨入浴缸里面,再抓着靠墙一侧的握把慢慢坐到浴缸里面。扶手可以保持身体平衡,口鼻不至於沉到水面下。
进到浴缸前,双手先抓住握把,以免单脚跨进浴缸摔倒。
整个人都进入浴缸後,再抓住L型握把,慢慢往下坐进浴缸。
利用水的浮力配合 L型扶手施力,泡澡後起身更轻松。
2022/03/01
此文对你有帮助吗?50+全站免费,但需要您的赞助,支持好内容制作
→https://pse.is/3hg64d
实践梦想的第一步「50X50梦想计画」
→https://pse.is/3gf6f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