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在找设计师的时候,会习惯性地找一堆的图片,来告诉设计师自己所喜欢的样貌,这样没有不好,但我更建议:好好地,跟设计师表达自己的生活习惯,与内心真实对於生活的感受。 再来,就放心的将「家的可能性」交给你的设计师,你会发现,你所找的设计师只要不是个人风格太鲜明,往往都会看见一个令你惊喜的样貌。
因为属於家的空间必须是一个好用的、符合使用尺度的、贴近自己习惯的,更是独一无二的。这些看似简单的需求,其实正是最需要专业协助的环节,而室内设计师,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。
撇除所谓的风格不谈,室内设计可以说是一个很庞杂的职业。一个空间从开始到完成,除了概念、配置到产出设计的样貌,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找寻资料与发展细节的。与屋主的沟通来来回回也需要数十次,更不用说进入实际工程之後,所要合作发包的工程工班专业、少则五六种,多则几十种;每一种都是设计沟通与执行环环相扣的细节,小到选择一颗螺丝,大到所谓的整体氛围,全部都是设计师为了「成全你想要的生活空间」所必须要执行的工作。
正因为室内设计的工作如此复杂,你可以想像,好的设计师在整个专业领域中,究竟花费了多少的时间去学习、去累积经验。因此,如何能够让你的自身品味与设计师真正连结,就成了你家「设计成败」的关键了。
如果蔡依林一直只唱甜甜的情歌,她怎麽会知道,原来她可以是七十二变的,那麽是她自己发现自己可以七十二变吗? 应该不是。 打造她的可能性与发觉她的潜能的,是他的经纪人与制作人。屋主与设计师的关系,某些程度,就跟制作人与歌手的关系类似,我们替自己的屋主打造属於他的特色,他的生活,连结他的品味,创造每一个不一样的家。
我自己就不想当风格太过鲜明的设计师,我觉得那实在太无趣了。 如果这个世界上,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人,那麽我们的家,怎麽可能仅仅只是用几种风格就可以分类呢? 当设计师依循着屋主的生活、工作、习性、喜好与生活的物品、器具,来做为一个空间的设计依据,除了空间的调性(跟风格不一样)之外,他将会更深入把空间的融合进屋主个人的、私密的、甚至连屋主自己都不曾想过的真实生活中(而这个部分,才会是真正生活感的来源)。
我想一定有人会说,那万一我就是还不够有品味、不够了解自己怎麽办? 毕竟品味的累积,是需要时间的。我给的建议是,欢迎来找我聊聊!
图片提供/开物设计
作者/杨竣淞
开物设计主持人,时尚杂志编辑的逃兵,华丽转身投入室内设计产业。与其到处公关应酬,更适合安静做设计。没有纸醉金迷的设计师人生,不是加班或走走散步,就是宅在家当书虫。书虫当久了…设计也做好几年了…突然想碎念一下关於家的样子……
↓↓↓↓ 看看杨竣淞的其它专栏文章
【专栏】居住的品味,你说了算!
【专栏】所谓的无印风,只是人来风!生活感,是需要实际体验的
【专栏】家,需要量身打造吗?装潢前该问自己的42个问号
【专栏】你究竟是屋主,还是屋奴?别被格局绑架了
【专栏】关於灯光,其实我想说的是……
【专栏】百万装潢?一张怦然心动的餐桌就够了!
【专栏】把自己的帅气留在生活的弹性里吧!
【专栏】极简,真的是你要的吗?